「最近工作超難找!」這是很多求職者共同的心聲,即使是名校畢業,考取專業證照,待業時間也很可能從過往的兩、三個月,拉長到半年以上。

反觀在職者,也不見得就能安心,媒體每天都在報導無薪假、裁員風的新聞,沒人知道下一個會不會輪到自己。這種如履薄冰的失業恐懼,也讓許多人無時無刻不戰戰兢兢。

在這個景氣低迷的時刻,什麼樣的工作者才具有競爭力?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?根據《經理人月刊》「2009年台灣工作者就業力大調查」,當前企業主最渴望的人才,是能帶領企業在不景氣中掌握變局、打破僵局的行動派。但調查中卻發現,工作者自認表現良好的能力項目,都偏重於態度面,強調自己態度好、配合度高、肯學習,但對於解決困局的幾項重要能力,如洞察力、問題解決力、專業力或領導力,相對表現不佳。

這種作者與企業主期望的落差,首先反映在雙方對工作表現的評價上。在調查中,對自己表現感到滿意的工作者,占全部受訪者的52.89%,但人資對於企業內員工表現感到滿意的比例則未過半數,約49.31%。

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理事萬子綾表示,不要看這兩個數字只差一點點,但在統計分析上的意義,卻是「具有顯著差異」,也就是工作者與企業主及人資主管,對於當前工作表現的評價,其實有著相當大的落差。

工作者vs.當前環境
媒體渲染危機感,人人緊抓現有飯碗

■發現1:對未來悲觀,憂慮找不到工作

在調查中,當受訪者在回答「對於當前一片低迷的就業環境,身為職員的你,是否曾憂慮以下事項?」時,排名第一的是「擔心自己一旦辭掉工作或想換工作時,會找不到工作」(33.2%),其次是「擔心公司的營運狀況,對公司前景不太有信心」(20.7%),這兩項的總和,就占了全體受訪者人數的一半。萬子綾表示,這顯示出,在不景氣下,工作者面對未來有共同的憂慮:對經濟環境與情勢感到悲觀,對自身前景感到茫然無措。

不過,她也指出,調查結果顯示,僅一成左右的受訪者(12.5%)「擔心自己被減薪或被迫休無薪假」,甚至比「完全不擔憂」的人還少(14.0%),表示儘管媒體大篇幅報導相關議題,但真實情況似乎沒有想像中嚴重。

媒體的推波助瀾,促使「裁員和無薪假好像很普遍」的印象,深深烙進大眾腦海,進而深化了「現在外部環境真是壞到谷底了,如果我隨意離職或被裁員而失業,短期內可能根本找不到合適機會;就算有,新公司的未來可能也不太樂觀,我還是珍惜現在工作」的共同感受。

「當某些公司的情形被擴大為整體社會的焦慮,便會加深所有人對現有環境及未來景氣的悲觀與恐懼,但真正為裁員和無薪假所苦的人,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多,」萬子綾表示。

■發現2:不敢輕舉妄動換工作,過一天算一天

既然環境不景氣,大家會採取哪些行動,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?根據調查,最多人選擇的做法為「上課進修,學習新知識與技能」,約占三成(31.0%),其次是「在現有工作上更力求表現,願意花更多時間把工作做得更多、更好」(23.6%)和「積極展現第二及第三專長,讓公司發現自己具備多元的能力」(20.4%),後二者比例近似,但與第一名相差近10個百分點。

針對工作者以「上課進修」做為提升競爭力的優先考量,萬子綾表露失望之意,「這種時候,應該想在現有工作上更賣力、花更多時間、希望做到更好,才是健康的心態。」 從這點可以看出,大家的心態非常消極,萬子綾點出,由於前景茫然,很多人對於現在的工作其實是「不想要、又不敢走」,只好每天撞鐘度日,私底下再去學東西,做為失業的備援。

「充實自己不是不好,」但萬子綾反問,「如果有時間去補習,為什麼不回過頭來把現有工作做得更好呢?」

■發現3:賺第二份薪水,想多做少

另外,最近很熱門的兼差、創業等話題,其實是喊得人多,做得人少,僅6.6%的受訪者有此打算。萬子綾笑說,人很多時候想事情只憑感覺,可能覺得景氣不好,反正找不到(好)工作,乾脆創業或許還更有發展。

對於這個想與做之間的落差,萬子綾認為很可能又是另一個媒體效應。「大環境不好,大家的情緒都很低落,這時只要出現一、兩個成功案例,就會被媒體放大炒作,」不過她也指出,創業、兼差之所以引起廣泛討論,也反映出工作者的焦慮,所以將之視為增加收入的可能管道,但在實際生活上卻未必可行。

工作者vs.自身能力
揣測主管心思,力求建立好感

■發現4:只能保命,無法突破困局

本次調查中,在用以衡量個人就業力高低的10項能力中,工作者自認表現最佳者,分別為態度力、合作力和自我管理力(以5分為滿分,三者均獲4分以上);而自認表現不佳的倒數三名,則分別是溝通力、洞察力和專業力(分數分別落在3.71~3.82分之間)。

對於工作者的能力自評結果,萬子綾認為,不管是態度、合作或自我管理,其實都不是商場上的專業能力,而是應對進退的工作態度,「這些事做得好,可以博得好感,卻沒辦法解決問題、發現商機,」她進一步說明,「也就是只能『保命』,根本無法『維生』。」

萬子綾指出,根據近期國外商業與人資期刊的報導和分析調查,要在不景氣中脫穎而出的工作者,「洞察力」與「領導力」幾乎是必備的兩大能力。有領導力,才能帶領部屬與同伴在景氣亂流中,做出正確決策;有洞察力,才能在低迷的市場中,找出潛藏的成長契機。

此外,「溝通力」也是許多文獻中提及的重要能力指標,因為要突破現狀,就意味著必須調整過往的工作方法,這時若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,很容易會導致誤解或引起反抗,造成變革計畫失敗。 然而,在此次調查中,舉凡溝通力、洞察力或領導力,卻都在工作者自評中敬陪末座。「在應該要衝去闖的時候,大家都只想安身保命、不做不錯,這種消極的心態,令人有點擔憂,」萬子綾表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ll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